《盡己與天良:破解韋伯的迷陣》

新書介紹

《盡己與天良:破解韋伯的迷陣》

 

相較於黃光國教授早期從“經濟人”的角度,發展出華人爭取社會資源的交易準則 —人情法則,這一本書更多著墨在仁人君子成聖成德、內聖外王的 “君子精神”,黃光國教授不只從物質面企圖反駁韋伯的理論不能解釋東亞現代化,如今更從精神面反駁韋伯理論的謬誤。

黃光國教授和韋伯對話,就如同其個人所言,不排斥引用西方的理論與西方直接對話,鼓勵另類思考,以本土的語言表達我們的內容,進一步建構符合我們內容的概念,曼陀羅型理論,就是符合這兩種原則而建構出來的理論。它的最大特色是既可拆掉普遍主義的歐洲中心主義,又可以處理韋伯理念型取樣標準的錯誤問題。重建一個一邊可以找出人類共相普世性的人的模型,建立人類共同的特色,一邊又可以說明文化傳統特色的模型,建立個人行動與文化關連的擠帶。黃教授認為用這個模型再來和中國傳統儒家對話,除了能夠區分西歐的理性化與中國的理性化之間的差別,甚至還可繼續區分台灣的儒家、大陸的儒家,日本的儒家、韓國的儒家等等的異同。

黃教授除了把儒家倫理看成是有文化傳統的價值體系之外,並看重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接榫問題,特別提出中國人觀與西方人觀的差異性,舉出平等人觀與道德的、階序人觀的差別,也就是說傳統儒家的人觀是以道德的高低評比人與人之間的階序,這是傳統儒家人觀的特色。黃教授認為這樣以道德高下評比人與人之間的階序,始終是華人社會的基本特質,一直延續到今天仍沒有太大的改變。

以下是本書的目錄:

第一部:以理論挑戰韋伯學說

 

韋伯學派與東方主義

多重哲學典範:由「集體主義」到「關係主義」

「自我的曼陀羅模型」:智慧與行動

 

第二部:傳統中國的理性化

 

西歐與中國:解除世界的魔咒

西方的眼鏡:巫術或科學?

「天道」與「鬼神」:儒家道德的形上學基礎

 

第三部:先秦儒家的文化型態學

 

儒家的庶人倫理:「仁、義、禮」倫理體系

儒家的「士之倫理」:濟世以道

「道」與「君子」:儒家「自我」的追尋

反思與實踐:儒家的自我修養理論

歷練與中庸:儒家的政治行動理論

第四部:儒家的文化衍生學

程朱的理學:「正宗」或「別子」?

陸王的心學:由「天人合一」到「知行合一」

經學的反思:從「批判」到「揚棄」

陽明學在日本:武士刀與算盤

本土社會科學:從「復健」到「復興」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