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西文化基本特質的比較觀芻議 – 吳展良

中西文化一偏重整體性,一偏重個體性。兩者並非本質性的不同,而是同一人類「知性」(含理性)觀看角度的差異,都是人類「知性」的高度表現,然而這又卻是雙方一切學術、思想、語文、政治、倫理、社會、藝術、文學差異的根源。整體性高度發展,需提升個體性。個體性高度發展,則需提升整體性。物極而反,這是兩者相需且相輔相成的根基。

儒學重整體性,科哲學重個體性。亦屬相輔相成。而重點在各得其真。

中國傳統重整體性、啟蒙與現代性重個體性。合則兩美,然不可因合而失真。現代文化的基本運作方式,由啟蒙的理性、分析、原子式思維而來。因如此才易於建立普遍而有效率的運作方式。中國之現代化,亦不得不走上此路。然人生與社會倫理的基底,仍有賴整體性思維安頓。此中矛盾不少,需知其各自限制而後分別安放於適當位置。攻乎異端,斯害已矣。
中國的傳統無論是政治、經濟、社會組織、家族、學術思想、藝術文學、宇宙觀、認識觀,人生家庭社會觀以及其他方面都受整體觀的強烈影響,是一個以偏重事物之整體性為主要特質的文化。中國的現代化的主要趨勢,則可視為一個引進西方現代文化以促進個體性之發展的大過程。引進必須漸進,才不會引起太多的混亂與痛苦。而此發展則希望能夠在未來達到更適當的綜合,不偏於個體,也不偏於整體。人類生活本來不可能絕對的整體化或個體化。人生活在社會中,有我的個體,也有社會各層次與層面的整體,人對一切外物的認識掌握本來也有個體觀與整體觀兩個層面,二者應得到適當的綜合。長遠來看,中國文明將全方位加強個體性的發展,而仍然在相當程度上保留其重整體的基本特質。在此過程中固然必須面對種種嚴峻的挑戰,卻有可能完成一個世界上前所未見的宏偉文明。

 

 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